刃针系列文章之十二:刃针疗法治疗内脏性牵涉痛和皮科疾患
当前位置 :网站首页 > 关于我们 > 刃针专栏
刃针系列文章之十二:刃针疗法治疗内脏性牵涉痛和皮科疾患
* 来源 : * 作者 : 董昌武 * 发表时间 : 2013-06-08 * 浏览 : 472
刃针系列文章之十一:
刃针疗法治疗部分内科疾患
田纪钧
( 北京特色东方医药研究院.北京 102200)
 
 
 
  刃针疗法治疗内脏性牵涉痛和皮科疾患,总的原则同前期所述。多选用 0.5mm 刃针,行小幅度提插、纵行摆动、横行摆动、纵行切割或横行切割。
1 内脏性牵涉痛
1.1 定义
疼痛从其它组织损害区迁移而来的疼痛,称牵涉痛。如果内脏损害则称内脏性牵涉痛。反之,如果是躯体其它部位损害所致,则称躯体性牵涉痛。
1.2 机理
组织损伤区的传入纤维
被牵涉区的传入纤维
在同一水平进入脊髓——脊髓产生错误知觉——误认为疼痛来源于牵涉区
损伤内脏传入冲动 躯体传入冲动
汇聚脊髓第五层—误认是躯体传入—躯体部疼痛
1.3 临床表现特点
?(1)定位模糊:深、呈压榨性和痉挛性疼痛。(2)常伴自主N系统兴奋的表现(如恶心、呕吐、发汗及有皮肤相关牵涉区痛)。(3)病变内脏与牵涉痛区域的关系,一般规律见表 1 。
表1 病变脏腑与牵涉痛区域的关系
病变
牵涉痛区
心脏疾患
左肩及下颌, T 3 棘突旁与肩胛骨脊椎缘之间。
胰腺疾患
背部, T 11 棘突旁。
胆囊疾患
右肩, T 10 棘突旁。
胃肠疾患
T 11 —T 12 棘突旁。
泌尿疾患
L 3 棘突旁。
1.4 刃针治疗 ?
刃针疗法对内脏性牵涉痛,主要是应急止痛疼痛缓解后还应针对内脏疾患治疗,不能延误。应急止痛的同时,对内脏疾患本身是否有治疗作用尚不明了,还有待观察和探讨。具体治疗方法如下:
(1)心:T3 棘突旁与肩胛骨脊柱缘之间的压痛及软组织异常改变处;针刃与后正中线一致达肌肉层(切勿过深),行纵行切割,横行切割,必要时十字切割。
心俞穴、阙阴俞穴。刃针与局部体表呈 45 针刃向脊椎柱方向,深 1.5 寸,纵行切割。
(2) 胆:胆囊炎(阴陵泉穴下方一横指处) ;刃针与局部体表垂直刺入深约 2.5 寸,纵行切割留针 10 分钟。
T10 棘突旁与肩胛骨脊柱缘延长线之间的压痛及软组织异常改变处;同 T3 棘突旁。
(3) 胰: T11 棘突旁与肩胛骨脊柱缘延长线之间的压痛及软组织异常改变处。同 T3 棘突旁。
(4) 肾:外踝最高点上方三寸;承山穴。刃针与局部体表呈 30° 针刃指向膝关节,深 1.5 寸,纵行切割,留针20分钟。刃针,刺入肌层,纵行切割、横行切割。
(5) 胃肠: T11-12 棘突旁与肩胛骨脊柱缘延长线之间的压痛及软组织异常改变处。同 T3 棘突旁。
外膝眼,刃针与局部体表垂直入针穿过脂肪垫有落空感即可,纵行切割、十字切割,留针30分钟。
公孙穴,刃针深 1.5 寸,纵行切割,留针 15分钟。
(6)泌尿系:L3 棘突旁与骶棘肌外缘之间的压痛及软组织异常改变处。同 T3 棘突旁。
脾俞、小肠俞。同心俞、阙阴俞。
(7) 胆道蛔虫:百虫窝(血海穴上一寸处),刃针直刺入肌层 ( 约 2 寸深 ) 纵行切割,留针 10 分钟。
至阳穴,刃针向上斜刺 1 寸,斜行切割。
阳陵泉穴、阴陵泉穴,刃针与局部体表垂直刺入 1-1.5 寸,纵行切割,横行切割。
2 部分皮肤疾患
2 .1 痤 疮 ?
痤疮是一种毛囊、皮脂腺的慢性炎症,多发于颜面部,重者可累及上胸及肩背部。常形成黑头粉刺,丘疹、脓疱、囊肿或结节等损害。祖国医学称 “ 肺风 ” 、 “ 粉刺 ” ,认为与肺经风热,胃肠湿热,脾失健运及冲任不调有关。
 
(1)病因病机:肺经风热薰蒸而致;嗜食辛辣油腻之物,生热化湿,致肠胃湿热郁阻肌肤而致;脾失健运,水湿内生,生痰化热外犯肌肤而致;冲任不调,肌肤疏泄功能失畅而致。临床表现见表2
表2各 型痤疮临床表现
辨证分型
症 状
肺经风热
尖红、苔薄黄
浮数
颜面潮红、皮疹红热、疼痛或有脓疱
胃肠湿热
苔黄腻
濡数
皮肤油腻不适,丘疱疹或脓疱、结节、尿黄、大便秘结。
脾失健运
苔白
沉细
皮疹以结节、囊肿为主、食欲不振、便溏、神疲乏力。
冲任不调
舌质暗红苔薄黄
弦细数
病程长,呈周期性变化,女性与经期关系密切,伴月经不调或痛经。
各型均在背部肺俞、膈俞、脾俞、胃俞或大肠俞穴附近,有略高出的颜色较深的异常点,即临床上所称的 “ 痣点 ” 。 (2)刃针治疗:主要治疗点为耳尖,术者以指捏紧患耳尖部,刃针快速刺入 2 -3mm 深,迅速拔出,挤出血。背部痣点:术者捏提起局部皮肤,刃针与皮肤呈 30° ,左右斜刺 0.5cm 左右深,迅速拔出,拔罐出血。辅助治疗针法均与背部痣点同。肺经风热型取肺俞;胃肠湿热型:胃俞 ; 脾失健运型:脾俞 ; 冲任不调型:膈俞。
? (4)预防:是配合治疗的重要内容。经常用温水,硼酸肥皂洗涤患处;严禁用手挤压皮疹、粉刺。少食油腻、辛辣和甜食,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。 ?
2.2 黄褐斑 ??
黄褐斑,是发生在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斑,以不规则的蝶状、多呈对称性分布及无自觉症状为特点,俗称“ 蝴蝶 ”斑。 ?
(1)病因病机: ?
原因尚不完全明了,女性多发常与妊娠,妇科疾病,精神抑郁,脾胃虚弱及体弱有关。临床上分为肝郁气滞、脾虚血瘀、肾阳虚衰3个类型。临床表现见表3。
表3 黄褐斑临床表现
辨证分型
症 状
肝郁气滞
舌质紫暗或有瘀斑
烦躁易怒,口苦目赤,胁肋胀满,月经中有紫黑血块。
脾虚血瘀
舌质淡、舌体胖大、边有齿痕
沉细
面色萎黄少华,神疲少气,心慌乏力,脘腹胀满,月经量少或多。
肾阳虚衰
舌质淡、苔白
细弱
面色黧黑、形寒怕冷、四末欠温、腰膝酸软。
1.肝郁气滞:因长期精神抑郁、情志不畅,致肝气郁结、脉络气血运行不畅,瘀滞于面部而成。 ?
2.脾虚血瘀:脾胃虚弱不能生化气血精微,以致气血两亏,瘀血内生,不能达于肌肤而致。 ?
3.肾阳虚衰:多因禀赋不足,肾水不能荣化于面、日久火郁而为斑。
各型均在背部肝俞、脾俞或肾俞穴附近出现“ 痣点 ”。 ?
(2)刃针治疗:主要治疗部位:背部痣点 (方法见痤疮的刃针治疗) ,如无“痣点”,各型分别在肝、脾和肾俞穴处治疗
2.3 毛囊炎 ??
毛囊炎,是与毛囊口一致的圆锥形隆起,表面发红,发热,有压痛及脓头的葡萄球菌感染后引起毛囊的化脓性炎症。而发生在身体各个部位,以颈后发际间,臂部及胡须处多见。(1)病因病机:多由于夏秋季感受暑湿之邪,蕴于肌肤,化为热毒而成;或因正气虚弱,皮毛不固,感受外邪,气血凝滞,蕴阻肌肤而致。初起为与毛囊口一致的圆锥形隆起,表面发红,发热,压痛;之后,隆起周围的皮肤也发红;再后,中央软化、可见脓头,破溃或拔去毛发后可排出少量脓液, 5-7 天后吸收,不留疤痕。 ? 通常无全身症状,但有的患者反复发作,此起彼愈,日久不愈。 ?
(2)刃针治疗:术者捏提起大椎穴处肌肤,用刃针连续刺 2 -3mm 深 2-3 下,拔火罐出血。隔日一次,3 次为一疗程。 ?
(3)注意:现代医学认为,此病与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,某些物理、化学刺激以及糖尿病有关,临床上应注意鉴别,刃针治疗的同时,应针对上述原因治疗。